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

自然領域專題研究-----土石流的危害

一、土石流的起因:
形成土石流之基本要件,包括上游堆積豐富的土石材料、適當的地形坡度以及充分的水文條件。 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山坡地,經由風化崩解成大大小小的石塊、泥砂、土壤,或是由於山崩、地滑與落石,而在河谷或坡腳下堆積了大量之碎屑物,這些豐富的土石材料,因位處傾斜的山麓斜坡上,加上豪雨所帶來充沛的雨量,流水宣洩不良,於是土、石與水混合,因重力順坡下滑,於是就形成了破壞力無遠弗屆的土石流了。
二、土石流對人類造成的影響:
以初步劃設池谷浩公式所推估的105度扇狀地影響範圍為底圖,依現地勘查可能之溢流點位置(如谷口處、障礙物處或地形突然變緩處)重新定位,而後根據現地地形修正,將土石流不可能會經過之部分去除。若以池谷浩所計算的扇狀地長度不足以涵蓋整個保全對象範圍,則經由現地勘查之狀況延長扇狀地之半徑長度。另外若於現地調查時發現除了底圖上之溢流點外,還有其餘鄰近保全對象之溢流點存在,則依具上述現地劃設影響範圍之原則,增加該條溪流之影響範圍。若該條溪流於現地調查評估溢流點附近無保全對象存在,則不劃設土石流影響範圍。
三、土石流的防範:
要遏阻土石流這個流動殺手的恐怖行動,就必須預先做好各種防護的措施,首先須了解土石流流動的誘因,以對症下藥。土石流發生的條件為:破碎裸露的地質、陡峻的坡度和豐沛的水量等,除去這些條件,令人聞之喪膽的流動殺手就只是山林中靜默不動的隱者,對人們其實不具威脅性,因此針對誘使殺手行動的因子加以防範是十分重要的。 在土石流的防治上,可運用良好的植被覆蓋大地來保護破碎裸露的坡地,再運用防砂壩及排水導引工程等,減緩河床陡峻的坡度並引開過多的水量。綜合來說,土石流的防治大致上可分為植生與工程兩種措施,但依據防護對象和土石流的特性,可將此兩類措施進行各種不同的組合。
四、心得感想:
我覺得土石流是一種很恐怖的殺手。

沒有留言: